上个周末,我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骨外科举行了住院医生的招收面试,我作为面试官之一参与了全程。每年一次的住院医生面试可以说是我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借此机会我能认识到很多优秀热忱的未来医生,与他们的交流总是进行得很愉快,我能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美国的住院医师招收制度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高考填报志愿,我们有个专门的名词:“住院医师匹配”(Match)。所有应届及往届的医学院毕业生都可以参与匹配,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在其他国家有执业经验的医生到美国来参与匹配。第一阶段是海选,所有申请者可以给他们心仪的医院和科室投递简历,再由科室从中选择优秀者进行面试。进入到面试阶段后,由申请者和科室进行双向选择:每位申请者和科室将分别提交一份志愿和录取意向清单,交由全国性的数据库进行统一处理和意向匹配,匹配结果则决定了该医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在何处接受住院医师规培。
在美国,住院医师匹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去年,全美共有35000多名申请者参与了匹配,而全国开放的住院医师席位只有不到28000个,意味着超过20%的申请者最终无法成为住院医师,他们只能选择“明年再来”了。以我们部门为例,哥大的骨外科今年一共收到了800多份简历,我们从中挑选了50多位进行面试,最后只会招收6名住院医,录取率低于1%。能够入选哥大住院医师面试的,都是同届医学生中的佼佼者,大都顶尖名校毕业、履历无懈可击,他们手握一大把医院面试机会,根本不用担心在匹配中落榜。因而我在面试中常常会鼓励他们:“能够坐在这里参与我们的面试,就已经证明了你的成功,所以不要感觉到有任何压力。我相信你终将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我也很期待能够跟你共事,希望你也有同样的想法。”
上周末我所见到的,都是在“成为一名美国医生”这场惨烈竞争中的幸运儿,而非还在这条道路上筚路蓝缕的大多数。美国的学医之路之艰苦、之漫长,是世界闻名的,但我同时认为在美国标准化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医生也是世界顶尖的。美国的医学教育主要分为大学、医学院、住院医师和专科培训四个连续的阶段,意味着有从医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必须经历15年左右才能成为一名能独立处理问题的主治医生,并且要准备好迎接随之而来残酷的层层淘汰。美国大学没有医学本科(像我本科就是历史专业的),必须在修满医学院要求的学分、通过相应考试(MCAT)后才能在4年本科毕业后申请医学院,4年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匹配住院医,3-5年完成住院医师规培后还有1-2年的专科培训。这期间还有很多学生会选择留出1到2年的间隔年,到医院或实验室全职实习以丰富履历。
据我所知,住院医生规培在中国的大医院中已经非常普遍,而专科医生培训则刚刚开始普及。去年“5+3+X”的培训模式出台后,医学生中叫苦一片,但实际上我认为住院医规培和专科培训对成为一位优秀的专科医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以我最熟悉的哥大骨科为例,骨科的住院医培训在所有科室中是比较长的,要5年。在40年前我还是住院医那会,规培模式是2年普外+3年骨科;现在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这5年内住院医生完全由骨科部门把控(全美的骨科住院医生培训基本都是个情况),除了到普外、整形等一些相关科室进行短期的轮转(一般是1-2个月),其他时间都留在骨科部门内。这5年住院医拿着很低的工资,每周工作80小时,从简单的查房、记录病历到在主治的监督下进行手术、接收病人,每年还得通过国标考试才能继续培训。规培结束后,住院医会得到医院的推荐参加资历认证考试(Board Certification Exam),资历认证是由全国性的各科室行业协会严格把关的,通过之后就可以以该科大夫的身份正式执业了。在美国,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Board),该协会是非政府组织、完全由医生运营,负责制定行业标准和指导。美国基本所有的专科医生在完成住院医师规培后,都会继续选择一个次级学科进行专科培训(上一次在我们科室内有住院医跳过专科培训直接执业已经是5、6年前的事了),在骨科里最热门的当属脊柱、手外和运动。经过1-2年的专科培训后,这位医生在其专长的领域内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我还认为,中国在延长医生规培周期的同时,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美国,每位专科医生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行业协会的资历认证才能上岗,且上岗后每几年需要重新进行考试,才能继续保有资历认证。不管你是在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怀俄明州的某个大农村,一旦你的身体出了问题,你都将能得到符合全国行业标准的救助,我认为这一点对病人意义巨大。当然,培训时间长短还是跟科室的具体要求有直接联系,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医生培训周期甚至只有美国的一半,但它们在医生资质的控制上同样做的非常严格。结论就是,长周期只是手段,标准化才是最终目的。
中国在医师培训领域确实在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大概十年前,我到过的很多中国医院中甚至都没有“住院医”这一说,而现在国内已经开始在引进专科培训的概念了。我认为这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我很想听听,国内的医生,尤其是刚刚经历过规培的年轻医生,对中国的医生规培制度是怎么看的?大家的问题与想法,不妨都在评论中留下,我很乐意与大家进行探讨,也很期待下周与大家继续见面!
骆德唯
2017年1月12日于纽约
现在,您可以通过IHL的捐赠通道,对骆叔及IHL的行动进行支持。
想要亲赴纽约,跟随骆叔及其他哥大名师进行临床观摩吗?2017年度IHL-纽约长老会医院临床交流项目现正开放申请!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最新文章及报名观摩项目哦!